倾听胜过万语千言护士工作心得体会
一位70多岁的老年妇女前来投诉,因为医务人员拒绝了她输自带药物的要求。老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:“我前段时间在三级医院开的治心脏病的药没有用完,前几天坐车时连同发票、输液凭证等都让小偷给偷走了,我就这么倒霉。今天想在你们医院将药输完,怎么就这么难!就没人能帮助我这个老太太了吗?这药也不是我自己生产的,怎么你们说不能输就不能输了呢?花了那么多钱,不输完这是浪费。医务人员真那么忙吗?跟我多说几句话都不行吗?医生护士都这么冷漠,这还是医院吗?”要知道没有凭证,任何一家医院都不可能满足老人的要求。但是,老人还是在不停地控诉。她的抱怨和牢骚让我突然意识到,老人来找我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解决输液问题的,也不是投诉医疗服务态度,而是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。当然,这“不满”也不全是针对医务人员的冷漠和拒绝,更多的是她自己的遭遇:老年人的孤独无助、寂寞无奈……
看来,要想让老人内心重归平和,任何巧妙的解释与辩护都显得很苍白,都不可能满足老人的需求,甚至会适得其反。此刻,唯有真诚倾听,才能帮助老人释放内心的苦闷。老人诉说了大约有10分钟,其间,我会插上一两句:“您喝口水?”“希望您能理解我们医护人员的难处。”之后,老人说:“我知道你们的难处。我也就是发发牢骚。请你给我留个电话,有事好找你们。”按照老人的要求,我给她留下便条。然后,老人起身走了。望着老人蹒跚离去的背影,我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感慨与悲凉。孤独的老人,因疾病困扰而内心充满恐惧和焦虑,他们最需要的是倾诉与倾听:向人倾诉内心的困惑,有人倾听内心的声音。
医学本应具备倾听的内涵,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学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医生倾听患者内心声音的`时间一再被压缩,以致成为一种奢侈。在医生总体不足与稀缺的背景下,对于诊室外焦急等待的病人而言,医生用5分钟看一位病人都有耗费时间太长之嫌;而对于诊室内正在医疗的病人,5分钟的“快餐式”医疗根本谈不上去对患者进行关爱。
医生的医疗工作被工具化、理性化为冷漠的流水线。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下,医生更是丧失了倾听的耐心与勇气,甚至恐惧自己对病人表达的关爱会被误解而招来无妄之灾。我不免要担心,没有倾听的医学将被异化为科学理性的奴隶,而这绝非社会所能接受的。面对疾病谱的变迁与生活状况的持续改进,医生的医疗任务和使命也应当作适应性调整,倾听与叙事、交流与互动应越来越被重视。医学需要重新找回倾听的激情,医生要放下包袱,听患者讲一讲他们的故事。